关于东西的成语(共0个)
什伍东西
成语解释:什伍:纵横错杂。
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成语出处: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南北东西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东西南朔
成语解释: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客
成语解释:指居处无定之人。
成语出处:参见“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人
成语解释:指居处无定之人。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各奔东西
成语解释:各:各自;奔:奔向。
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
东西南北
成语解释: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东西易面
成语解释: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补敝起废
成语解释:补:修整;敝:破旧;起:起用;废:废弃。
修整破旧的东西,起用废弃的东西。比喻恢复旧的制度。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
以羽扣钟
成语解释:用羽毛敲钟。比喻才疏学浅却不自量力地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也比喻拿浅显的东西向学识渊博的人请教,。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姜斋文集・君相可以造命论》:臣以意欲造君命者,干君之乱臣;子以意欲造父命者,胁父之逆子。至于天而徒怀干胁之情,犹以羽扣钟,以指移山,求其济也,必不可得已。
虱胫虮肝
成语解释:虱子的小腿,虮子的肝脏。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小言赋》:“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噬,犹委余而不殚。”
抹月秕风
成语解释: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疑邻窃斧
成语解释: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如同戴著墨镜看东西一样,会使自己看到的事物蒙上一层阴影,以致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人有忘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 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 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列子.说符》中有这样的一则寓言:有一个人丢了斧子,怎么找也没有找到,于是怀疑被邻居家的儿子给偷走了。然后,就仔细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觉得他走路像偷斧子的样子,说话像偷斧子的样子,脸上的表情、动作,没有一样不像偷了自己斧子的样子。 过了不久,他偶然在一个地方发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才想起来是自己前几天干活时忘在那儿了。这时他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发现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很正常,怎么看也不像偷了自己斧子的样子。
什袭以藏
成语解释:什:形容多;袭:重迭。
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袭而藏”。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