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热搜成语
  4. 意见的成语

关于意见的成语(共0个)

  • 意见言外

    yì jiàn yán wài

    成语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五: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 以匡不逮

    yǐ kuāng bù dǎi

    成语解释:匡:匡正;不逮:不及,考虑不周的地方。
    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多用于请人提意见

    成语出处:《后汉书・李充传》:幸托椒房,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

  • 一不拗众

    yī bù niù zhòng

    成语解释: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玉凤姑娘此时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心里乱舞莺花,笑也顾不及了,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 拭面容言

    shì miàn róng yán

    成语解释: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
    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 师心自任

    shī xīn zì rèn

    成语解释: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任: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 依违两端

    yī wéi liǎng duān

    成语解释:依:赞成;违:反对;两端:二者都可以。
    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与傅体元书》:昨见子敬寄来丁田文字,不论文字工拙,但依违两可,主意不定。

  • 依阿两可

    yī ē liǎng kě

    成语解释:依:赞成;阿:不赞成。
    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志同气和

    zhì tóng qì hé

    成语解释: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一己之见

    yī jǐ zhī jiàn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 无可辩驳

    wú kě biàn bó

    成语解释: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 众口如一

    zhòng kǒu rú yī

    成语解释: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 志同心合

    zhì tóng xīn hé

    成语解释: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 志同气合

    zhì tóng qì hé

    成语解释: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 有度有识

    yǒu dù yǒu shí

    成语解释:度:度量;识:见识。
    既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又有广博的学识和主张。

    成语出处:明・吴惟顺《兵镜吴子十三篇》:详审斟酌,斯为有度有识之将也。

  • 引吭一鸣

    yǐn háng yī míng

    成语解释:吭:喉咙。
    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成语出处:宋・胡梦昱《竹林愚隐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去年秋,予不量狂僭,欲引吭一鸣,弟毅然赞之,既而坐罪削籍,投窜象郡。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