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杜预《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
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涣然冰释。
“涣”,读作“huàn”,不能读作“huān”。
“涣”,不能写作“换”;“冰”,不能写作“并”。
见“冰消瓦解”。
像冰块遇热消融流散。语本《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以比喻疑虑、误会、嫌隙等一下子完全消除。《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隋书・卷七十五・儒林传・序》:“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亦作“焕然冰释”。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