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语花言
- 拼音
- qiǎo yǔ huā yán
- 注音
- ㄑㄧㄠˇ ㄩˇ ㄏㄨㄚ ㄧㄢˊ
- 情感
- 贬义成语
- 繁体
- 巧語花言
- 近义词
- 花言巧语
更新:2025-10-31 14:23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作主语、定语、宾语、状语;指虚伪动听的话。
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即“花言巧语”。见“花言巧语”条。
此处所列为“花言巧语”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论语》里曾记载孔子的一段话:“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这不是仁的表现。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与学生讲解这段话时,解释说:“做任何事都要有诚心,没有诚心便是不仁。说话动听、和颜悦色,本来就应该这样,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为了取悦别人而不诚心的话,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释为说话不诚恳,朱熹告诉学生说:“依我之见,巧言是指虚假好听的话,今天有不少读书人舞文弄墨,妙笔生花,但写的尽是些言不及义的文章,就是所谓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语』。”朱熹用“花言巧语”来解释《论语》里的“巧言”二字,后来“花言巧语”就被用来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