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Z
  5. zu

zu的成语(共514个)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ǎi zhī chóng , sǐ ér bù jiāng

    成语解释: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chéng shì bù , bài shì yǒu yú

    成语解释: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 , shǐ yú xià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rén wéi dāo , wǒ wéi yú ròu

    成语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心有余而力不足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成语解释:心里非常想做;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而无法做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一失足成千古恨

    yī shī chéng qiān gǔ 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成语解释: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不一而足

    bù yī ér

    成语解释:足:充足;足够。
    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不足为奇

    wéi qí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
    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成语出处: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不足为训

    wéi xùn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不足挂齿

    guà chǐ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
    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不足为凭

    wéi píng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

    成语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 无足轻重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足:足以。
    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 马前卒

    mǎ qián

    成语解释: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 人心不足蛇吞象

    rén xīn bù shé tūn xiàng

    成语解释: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