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Z
  5. zheng

zheng的成语(共685个)

  • 精兵简政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成语解释: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成语出处:《南史・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 正人君子

    zhèng rén jūn zǐ

    成语解释: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

  • 寸土必争

    cùn tǔ bì zhēng

    成语解释: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
    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 整纷剔蠹

    zhěng fēn tī dù

    成语解释:谓整治纷乱,清除弊害。

    成语出处:元・脱脱《辽史・韩德枢传》:“德枢请往抚字之,授辽兴军节度使。下车整纷剔蠹,恩煦信孚,劝农桑,兴教化,期月民获苏息。”

  • 方正不阿

    fāng zhèng bù ē

    成语解释: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
    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成语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 持正不挠

    chí zhèng bù náo

    成语解释:挠:弯曲。
    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成语出处:《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 正正堂堂

    zhèngzhèng táng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正大光明。

    成语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 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成语解释:履:鞋。
    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信而有征

    xìn ér yǒu zhēng

    成语解释:确实可信而且有证据。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 正色立朝

    zhèng sè lì cháo

    成语解释: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
    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 心术不正

    xīn shù bù zhèng

    成语解释: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宫曰:‘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 争名夺利

    zhēng míng duó lì

    成语解释:争夺名位和利益。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 正中下怀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成语解释: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谦称自己。
    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 正言厉色

    zhèng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
    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 郑重其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

    成语解释: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