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的成语(共685个)
十手争指
成语解释: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诚意正心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正:纠正。
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人亡政息
成语解释:亡:失去,死亡;息:废,灭。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存政举
成语解释: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无征不信
成语解释: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名正言顺
成语解释: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
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各自为政
成语解释: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矫枉过正
成语解释: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
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正本清源
成语解释: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
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成语出处:《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引古证今
成语解释: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拯溺扶危
成语解释:拯:救。
溺:落水者。
危:危难。
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成语出处:《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徵名责实
成语解释:徵:考察;责:求。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成语出处:《陈书・宣帝纪》:方欲杖兹舟楫,委成股肱,徵名责实,取宁多士。
据理力争
成语解释:据:依据;按照。
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必争之地
成语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成语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守正不回
成语解释:坚守正道,不屈从。
成语出处:《周书・王罴传》:“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