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Z
  5. zhang

zhang的成语(共649个)

  • 慌里慌张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成语解释: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成语出处: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ào gāo yī chǐ , 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 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章:篇章。
    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 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语解释: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纲举目张

    gāng jǔ mù zhāng

    成语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 大张挞伐

    zhāng tà fá

    成语解释: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 张家长李家短

    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

    成语解释: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成语出处: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zhàng zé zǒu , xiǎo zhàng zé shòu
  • 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fàn lái zhāng kǒu , chá lái shēn shǒu
  •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hèn xiǎo fēi jūn zǐ , wú dú bù zhàng

    成语解释: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对仇敌要痛恨,打击要坚决彻底。指坏人心狠手辣。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叵奈杨景无礼。”

  •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mǔ dān suī hǎo , quán zhàng lǜ yè fú chí

    成语解释: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俗话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 光芒万丈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成语解释:形容光辉灿烂;照耀非常远。

    成语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东张西望

    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