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Z
  5. zei

zei的成语(共79个)

  • 贼人心虚

    zéi rén xīn xū

    成语解释: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的魂魄俱无。”

  • 认贼作父

    rèn zéi zuò fù

    成语解释: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成语出处: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 贼头鼠脑

    zéi tóu shǔ nǎo

    成语解释: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 家贼难防

    jiā zéi nán fáng

    成语解释:家贼:家庭内部的小偷。
    家庭内部的小偷难以防备。形容内部的奸贼、隐患等难以察觉。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chéng zé wéi wáng , bài zé wéi zéi

    成语解释: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1回:“单枪匹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 拿贼见赃

    zéi jiàn zāng

    成语解释: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 捉贼捉赃

    zhuō zéi zhuō zāng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成语出处: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 贼眉贼眼

    zéi méi zéi yǎn

    成语解释:见“贼眉鼠眼”。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回:“正说话间,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右手提一壶茶,走进来贼眉贼眼,将灯放下,又将茶壶放在桌上,两只贼眼东瞧西看,连话也不说,回头就走。”

  • 拿贼拿赃

    zéi ná zāng

    成语解释: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 贼皮贼骨

    zéizéi

    成语解释:指贼人肉体久受责罚,耐受性强。形容作贼已十分老练。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戚。问道:‘银子那里去了?’李旺是贼皮贼骨,一任打着,只不开口。”

  • 真赃真贼

    zhēn zāng zhēn zéi

    成语解释:赃物、罪犯都确凿无疑。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三回:“黄信道:‘还你一个证见,教你看真赃真贼,我不屈你。左右,与我推将来。’”

  • 捉贼捉脏

    zhuō zéi zhuō zāng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成语出处:宋朝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 民贼独夫

    mín zéi dú fū

    成语解释:指残害人民众叛亲离的反动统治者。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这种险惨刻毒的民贼独夫思想,与孔孟正统派的仁义学说恰恰处于对立的地位。”

  • 贼心不死

    zéi xīn bù sǐ

    成语解释: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这伙强盗贼心不死,说不定下一步对咱会更毒。”

  • 小儿破贼

    xiǎo ér pò zéi

    成语解释:比喻年纪轻就建立功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zei的汉字索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