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的成语(共79个)
贼喊捉贼
成语解释: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成语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擒贼先擒王
成语解释: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成语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成语解释:奸:通奸;赃:赃物。
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乱臣贼子
成语解释: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独夫民贼
成语解释:独夫: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暴君;民贼:祸害人民的人。
残暴无道、祸害人民的反动统治头子。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贼臣乱子
成语解释: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贼子乱臣
成语解释:见“贼臣乱子”。
成语出处:唐・魏徵寿《隋书・许善心传》:“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
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贼去关门
成语解释:贼偷了东西走后才云关门。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法瑫宗一禅师》:“僧曰:‘若不遇于师,几成走作。’师曰:‘贼去后关门。’”
擒贼擒王
成语解释:指作战要先抓主要对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成语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逆臣贼子
成语解释: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成语出处:《晋书・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贼头贼脑
成语解释: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清・李渔《玉搔头・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贼眉鼠眼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作贼心虚
成语解释:虚:怕。
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成语出处:宋・释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贼人胆虚
成语解释: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