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的成语(共351个)
天造地设
成语解释: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成语出处:唐・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糟糠之妻
成语解释:糟:酒渣;糠:谷皮;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
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 (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 (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成语出处:《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糟糠
成语解释: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语本《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灾梨祸枣
成语解释: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矣。”
祸枣灾梨
成语解释: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不但有明未造标榜多诬,即月泉吟社诸人亦病未离乎客气。”
炳炳凿凿
成语解释: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
形容所述明确有据。成语出处:《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聒聒噪噪
成语解释:吵吵闹闹。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走到一个土冈子上,丛丛杂杂,有些树木,就林子里睡到天明,心中忧闷,只听得树枝上喜雀聒聒噪噪。”
凿凿有据
成语解释:凿凿:确实。
有确实的证据。成语出处:清・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戛戛独造
成语解释: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精神。
成语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瓶水斋诗》:“诸联戛戛独造,真无一语拾人牙慧者。”
乌七八糟
成语解释:肮脏污秽;十分糟糕。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偷生・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口干舌燥
成语解释: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少安无躁
成语解释: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成语出处:唐・韩愈《答吕医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添兵减灶
成语解释: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皂白不分
成语解释: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造车合辙
成语解释: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