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X
  5. xian

xian的成语(共1033个)

  • 如烹小鲜

    rú pēng xiǎo xiān

    成语解释:烹:烧煮;鲜:活鱼。
    像煮一条小鱼一样。比喻轻而易举。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 发宪布令

    xiàn bù lìng

    成语解释:犹发号施令。

    成语出处:《墨子・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 任贤使能

    rèn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 赏贤使能

    shàng xián shǐ néng

    成语解释: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致忠心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

  • 野人献曝

    yě rén xiàn

    成语解释: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

  • 献曝之忱

    xiàn pù zhī chén

    成语解释: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
    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先声夺人

    xiān shēng duó rén

    成语解释:声:声势;夺人:指动摇人心。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不绝如线

    bù jué rú xiàn

    成语解释:绝:断。
    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 不绝若线

    bù jué ruò xiàn

    成语解释: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 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语解释: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 飞针走线

    fēi zhēn zǒu xiàn

    成语解释:飞:使飞动;走:迅跑。
    针飞动;使线迅跑。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动作敏捷;速度很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 一马当先

    yī mǎ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近火先焦

    jìn huǒ xiān jiāo

    成语解释: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 招贤纳士

    zhāo xián nà shì

    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破琴绝弦

    pò qín jué xián

    成语解释: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