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的成语(共921个)
没没无闻
成语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不闻不问
成语解释:闻:听。
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闻所未闻
成语解释:闻:听到;未:没有。
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闻所不闻
成语解释: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文质彬彬
成语解释: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温情脉脉
成语解释:形容感情默默流露的样子。温情:温柔的感情;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用意。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拜月亭》:“枉了我情脉脉,恨绵绵,我昼忘饮馔夜无眠。”
答非所问
成语解释: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什么叫作稀罕儿?’”
骇人听闻
成语解释:骇:惊吓;震惊。
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成语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文以载道
成语解释: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成语出处: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不求闻达
成语解释:闻:有名望;达:显达。
不追求名誉和地位。成语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断发文身
成语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充耳不闻
成语解释:充:塞住;闻:听。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成语出处: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温柔乡
成语解释:比喻美色迷人之境。
成语出处: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帝大悦,以辅属体,无所不靡,谓为温柔乡。”
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解释:闻:听。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耳闻不如目见
成语解释: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