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的成语(共921个)
耳闻不如眼见
成语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旧唐书・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文武全才
成语解释: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艺。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文理不通
成语解释: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飞文染翰
成语解释:挥笔疾书。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卢程传》:“承业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
杜耳恶闻
成语解释:塞住耳朵不愿听。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奇文瑰句
成语解释:瑰:珍奇。
优美的文章。成语出处:《元史・胡长孺传》:“卓行危论,奇文瑰句。”
典章文物
成语解释: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鸡犬相闻
成语解释:指人烟稠密。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传闻异辞
成语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
指传说不一致。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文致太平
成语解释:意思是作文章粉饰太平。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定公四年》注: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太平。
稳操胜算
成语解释: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
指有把握取得胜利。成语出处:《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博学多闻
成语解释:博学:广博。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成语出处:《文子・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据图刎首
成语解释: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文子・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
闻声相思
成语解释:声:名声。
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成语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成语解释:视:看。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成语出处:《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