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的成语(共2152个)
下马威
成语解释: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
物以稀为贵
成语解释: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何乐而不为
成语解释: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化干戈为玉帛
成语解释: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化腐朽为神奇
成语解释: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
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成语解释: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成语出处: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是非只为多开口
成语解释: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神龙见首不见尾
成语解释: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成语出处:清・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初生之犊不畏虎
成语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成语解释: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什么也干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成语解释: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成语解释: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成语出处:《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语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