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的成语(共1089个)
张王李赵
成语解释: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张王赵李
成语解释: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殉义忘身
成语解释:殉:献出生命。
为追求正义而献身。成语出处:《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半面不忘
成语解释:半面:见过面。
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成语出处:《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亡命之徒
成语解释: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成语出处:《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兴亡继绝
成语解释:同“兴灭继绝”。
成语出处:《周书・萧詧传》:“朝廷兴亡继绝,理宜资瞻,岂使齐桓、楚庄独擅救卫复陈之美。”
心驰神往
成语解释: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心:心思;驰:奔向。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狂妄自大
成语解释: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成语出处:《旧唐书・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物望所归
成语解释:物:指人,公众;物望:众人的希望。
形容众人所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末帝纪》:郢王杀君害父,篡居大位,宫中荒淫,靡所不至。洛下人情已去,东京物望所归,公若因而成之,则有辅立之功,讨贼之效。
望尘知敌
成语解释:尘:尘土;敌:敌人;知:知道。
望见飞扬的尘土就知道敌兵的多少。形容经验非常丰富。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为人勇而多知,能望尘知敌。
众望所属
成语解释:望:期望。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成语出处:《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
罔上虐下
成语解释:罔:欺骗;虐:侵害。
指瞒上欺下。成语出处: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传》:“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
亡在旦夕
成语解释:旦:早晨;夕:晚上。
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成语出处:《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耆儒硕望
成语解释:耆:老;硕:大。
盛德高年的儒者。成语出处:《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若存若亡
成语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