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的成语(共740个)
吞吞吐吐
成语解释: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糊里糊涂
成语解释: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胡里胡涂
成语解释: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成语出处:鲁迅《伪自由书・新药》:“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土里土气
成语解释: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成语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如火如荼
成语解释:荼:音图。
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成语出处:《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狡兔三窟
成语解释:窟:洞穴。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按图索骥
成语解释: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
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半途而废
成语解释:半途:半途上;废:中止。
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稀里糊涂
成语解释: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
成语出处: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如果写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杀了,就没有多大意思。”
安土重迁
成语解释: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
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兔丝附女萝
成语解释:比喻夫妻互相依附。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之八: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大事不糊涂
成语解释: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成语出处:元《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成语解释:敌:对抗;堰:拦河坝。
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成语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成语解释:对小事情不加计较,而对大事情则非常认真,坚持原则。
成语出处:元《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