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的成语(共1597个)
百死一生
成语解释: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成语出处:《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同生共死
成语解释: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效死输忠
成语解释:指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皇甫遇王清等传伦》:“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无几。”
驷马难追
成语解释: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
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人死留名
成语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成语解释:指人生在世留下东西给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罚不及嗣
成语解释:嗣:后嗣,子孙。
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死不足惜
成语解释: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
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成语出处:元《宋史・苏洵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弃公营私
成语解释: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成语出处:《元史・泰定帝纪》:“四方代祀之使,弃公营私,多不诚洁,以是神不谙格,请慎择之。”
死伤相藉
成语解释:藉:以物衬垫。
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成语出处:《元史・世祖纪》:“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自祸其民也。”
肆行无忌
成语解释:肆:放肆。
忌:顾忌。
任意胡作非为,一点顾忌没有。成语出处:《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与术士邹叔彝等私讲天文,妄谈休咎,宜置重典。”
恣肆无忌
成语解释:恣肆:放丛。
任意妄为,无所顾忌。亦作“恣睢无忌”、“恣行无忌”。成语出处:《明史・桂萼传》:“初,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至萼遂斥为不道,且欲不使议。其言恣肆无忌,朝士尤疾之。”
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槁木死灰
成语解释: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朝三暮四
成语解释: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