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hi

shi的成语(共4978个)

  • 民以食为天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成语解释: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 , hòu sh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师:借鉴。
    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 , shǐ yú zú xià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sān shí liù jì , 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语解释: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无事不登三宝殿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成语解释:比喻没事不上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 五十步笑百步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成语解释: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一失足成千古恨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有眼不识泰山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
    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道不拾遗

    dào bù shí

    成语解释:遗:丢失的东西。
    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 俯拾即是

    shíshì

    成语解释:俯:低头;弯腰;即:就。
    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回头是岸

    huí tóu shì àn

    成语解释: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
    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不可收拾

    bù kě shōu shí

    成语解释:收拾:整理。
    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不时之需

    shí zhī xū

    成语解释:不时:不定什么时候。
    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不识抬举

    shí tái jǔ

    成语解释: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
    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 不可一世

    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可:许可;赞成。
    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