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的成语(共362个)
疾言怒色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贪财好色
成语解释:贪图财货,喜好女色。
成语出处:《汉书・高帝纪》:“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承颜候色
成语解释: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
不稼不穑
成语解释:稼:播种;穑:收获谷物。
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成语出处:《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敷衍塞责
成语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
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成语出处:清・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聊以塞责
成语解释:聊:姑且;塞:搪塞;应付。
姑且用以搪塞、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
闭明塞聪
成语解释: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假以辞色
成语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鉴貌辨色
成语解释: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以求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守清禅师》:“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见貌辨色
成语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满脸春色
成语解释: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色。”
屯街塞巷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仙姿玉色
成语解释: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宫中郑娘娘,乃是郑参政之女,数月前选入宫中,仙姿玉色,世上无双。”
五光十色
成语解释:五、十:表示多。
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湖光山色
成语解释: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成语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