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e

se的成语(共362个)

  • 胶柱调瑟

    jiāo zhù tiáo

    成语解释: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成语出处:《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 两豆塞耳

    liǎng dòu sāi ěr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双豆塞聪

    shuāng dòu sāi cōng

    成语解释:聪:听觉灵敏。
    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唐・聂夷中《杂兴》: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 正言厉色

    zhèng yán lì

    成语解释: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
    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 秋色平分

    qiū píng fēn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成语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五色无主

    wú zhǔ

    成语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
    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 响震失色

    xiǎng zhèn shī

    成语解释:响:回声;震:响雷。
    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 严词厉色

    yán cí lì

    成语解释:色:脸色。
    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 惊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成语解释:见“惊惶失色”。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神色自若

    shén zì ruò

    成语解释: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酒色之徒

    jiǔ zhī tú

    成语解释:嗜酒好色的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 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成语解释: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 客囊羞涩

    kè náng xiū

    成语解释:囊:口袋;羞涩:难为情。
    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只是一件,客囊羞涩,恐难备礼。”

  • 山光水色

    shān guāng shuǐ

    成语解释: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成语出处: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 声色狗马

    shēng gǒu mǎ

    成语解释: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
    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