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o的成语(共119个)
一代风骚主
成语解释: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泛指文学。
一个时代的文坛领袖。成语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第六卷:“当其为一代风骚主。”
烈风扫枯叶
成语解释:强烈的风,吹著枯黄的落叶。原指轻易的破敌,后泛指非常容易的意思。
成语出处:后汉书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洒扫应对进退
成语解释:洒扫:河水扫地,泛指家务事;进退:迎送客人之类的礼节。
旧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长、客人面前应做的起码的事。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
搔首不知痒处
成语解释:形容仓皇失措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成语解释:黎明:天刚亮;庭:厅堂;除:台阶。
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院落。指治家过日子很勤谨。成语出处:明・朱伯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嫂溺叔援
成语解释:语出《孟子 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成语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以叔援嫂
成语解释:《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犁庭扫闾
成语解释: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比喻彻底摧毁敌方。庭:庭院。
扫:扫荡。
闾:里巷的门。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闭门扫轨
成语解释:轨:车迹。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绝人事。”"""
五经扫地
成语解释:五经:借指文人。
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秋风扫叶
成语解释: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抓耳搔腮
成语解释:见“抓耳挠腮”。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墨客骚人
成语解释:墨客:文人;骚人:诗人。
泛指文人。成语出处:唐・韩愈《祭薛中丞文》:“诗人墨客,争讽新篇。”
洒扫应对
成语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成语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扫地焚香
成语解释:形容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之五: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