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S
  5. sao

sao的成语(共119个)

  • 笔扫千军

    sǎo qiān jūn

    成语解释:扫:清除,消灭。
    形容笔力雄健,雄奇奔放,无所匹敌。

    成语出处:唐・杜甫《醉歌行》诗:“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 纲常扫地

    gāng cháng sào

    成语解释: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
    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 威风扫地

    wēi fēng sǎo

    成语解释: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

    成语出处: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 颜面扫地

    yán miàn sǎo

    成语解释: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成语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戴过一次高帽子的,从此颜面扫地,做不起人。”

  • 各人自扫门前雪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

    成语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名誉扫地

    míng yù sǎo

    成语解释:指彻底失去声誉。

    成语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我也在一边坐下,喘出一口气,感到名誉扫地,威信扫地。”

  • 衣冠扫地

    yī guān sǎo

    成语解释:扫地:比喻破坏无余。
    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 头痒搔跟

    tóu yǎng sāo gēn

    成语解释: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 老虎头上搔痒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成语解释: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 膝痒搔背

    xī yǎng sāo bèi

    成语解释: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 无兄盗嫂

    wú xiōng dào sǎo

    成语解释: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
    ’然终不自明。”后以“无兄盗嫂”指无中生有的毁谤。三国魏曹操《劐整齐风俗令》:“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上者也。
    ”。

    成语出处: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

  • 满腹牢骚

    mǎn fù láo sāo

    成语解释:牢骚:抑郁不平之感。
    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那里晓得他一腔心事,满腹牢骚,他正在那里难过,那里还有心肠再叫别人呢。”

  • 扫地出门

    sǎo dì chū mén

    成语解释: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 扫除天下

    sǎo chú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扫除:消除,肃清。
    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成语出处:《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淡扫蛾眉

    dàn sǎo é méi

    成语解释:轻淡地画眉。指妇女淡雅的化妆。

    成语出处:唐・张祜《集灵台》诗之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