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的成语(共180个)
一推两搡
成语解释:形容一再推托。
丧气鬼
成语解释: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
丧门神
成语解释:指专管死丧哭泣的凶神,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山上有个强人,平生只好杀人,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姓鲍名旭。”
勇士不忘丧其元
成语解释:丧,失。元,头颅。全句是说勇士在国家危亡之际,不忘抛弃头颅为国效命。形容人正直勇敢,肯为正义、国家牺牲性命。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其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朱熹注:“元,首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成语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
成语解释:形容人已到暮年,能做的事不多了。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解释: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孙权命人煮它,烧了一万车柴都煮不烂。诸葛恪建议砍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烂了。
柳树上著刀,桑树上出血
成语解释:比喻代人受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成语解释:桑榆: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比喻晚年。
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细想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柙龟烹不烂,贻祸到枯桑
成语解释: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孙权命人煮它,烧了一万车柴都煮不烂。诸葛恪建议砍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烂了。
绸缪桑土
成语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土:同“杜”,树根。
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桑土绸缪
成语解释:《诗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朱熹集传:“土,音杜。
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成语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无服之丧
成语解释: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桑弧之志
成语解释:旧时指男儿在四方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成语出处:《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桑中之喜
成语解释: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