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的成语(共180个)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丧家之犬
成语解释: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丧权辱国
成语解释:丧:丧失;辱:屈辱;耻辱。
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成语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推推搡搡
成语解释: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0回:“于是由这些妖人推推搡搡地到了第二层大院子内。”
无得无丧
成语解释:丧:失。
指没有得也没有失。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气义》:“无得无丧,天长地久。”
丧魂失魄
成语解释: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成语出处: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亡魂丧胆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败国丧家
成语解释:败:衰败,沦亡;丧:丧失。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成语出处:《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指桑说槐
成语解释:见“指桑骂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解释:移祸:嫁祸。
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成语解释:邦:国家。
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收之桑榆
成语解释:《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桑田沧海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渤澥桑田
成语解释:渤澥:渤海的古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成语出处: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桑田碧海
成语解释:同“桑田沧海”。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