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N
  5. ni

ni的成语(共328个)

  • 逆天暴物

    tiān bào wù

    成语解释: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成语出处:《文子・精诚》:“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 藏形匿影

    cáng xíng yǐng

    成语解释:藏、匿:隐藏。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成语出处:《邓析子・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 木雕泥塑

    mù diāo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 窜端匿迹

    cuàn duān

    成语解释: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严忌》:“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 你倡我随

    chàng wǒ suí

    成语解释:倡:带头,倡导。
    指彼此呼应。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真是那狮吼之声,山鸣谷应,你倡我随。”

  • 泥牛入海

    niú rù hǎi

    成语解释: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 拖泥带水

    tuō dài shuǐ

    成语解释: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 判若云泥

    pàn ruò yún

    成语解释: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成语出处: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 逆臣贼子

    chén zéi zǐ

    成语解释: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成语出处:《晋书・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

  • 诛凶殄逆

    zhū xiōng tiǎn

    成语解释:诛:讨伐。
    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 傲睨万物

    ào wàn wù

    成语解释:睨:斜视。
    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豫章文集・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 泥沙俱下

    shā jù xià

    成语解释:俱:都、一起。
    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鸿爪春泥

    hóng zhǎo chūn

    成语解释:同“鸿爪雪泥”。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苕生乃寄余诗云:‘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 出云入泥

    chū yún rù

    成语解释:谓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浇薄,世态炎凉。

    成语出处:清・王韬《徐古春耆旧诗存序》:“及一旦势位崇,名誉盛,畴昔知交,贫贱潦倒,伏处田里,不足引援,往往尽削其酬酢诗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云入泥,良可浩叹。”

  • 烂醉如泥

    làn zuì rú

    成语解释: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