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M
  5. mu

mu的成语(共1117个)

  • 道路侧目

    dào lù cè

    成语解释:侧目:侧目而视。
    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成语出处:《元史・阿鲁诨萨理传》:“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

  • 风栉雨沐

    fēng zhì yǔ

    成语解释: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
    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成语出处:《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 目迷五色

    mí wǔ sè

    成语解释: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
    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呆若木鸡

    dāi ruò

    成语解释: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槁木死灰

    gǎo sǐ huī

    成语解释: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目无全牛

    wú quán niú

    成语解释: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朝三暮四

    zhāo sān

    成语解释: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 栉风沐雨

    zhì fēng

    成语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 面目黧黑

    miàn lí hēi

    成语解释:黧:黑。
    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 声振林木

    shēng zhèn lín

    成语解释: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耳视目听

    ěr shì tīng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行将就木

    xíng jiāng jiù

    成语解释: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行将:快要;木:棺材。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 母以子贵

    yǐ zǐ guì

    成语解释: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 前目后凡

    qián hòu fán

    成语解释:目:细目;凡:概略。
    《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shí nián shù , 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