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L
  5. lun

lun的成语(共307个)

  • 不伦不类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伦:类。
    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成语出处:明・吴炳《疗妒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轮扁斫轮

    lún biǎn zhuó lún

    成语解释: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
    指精湛的技艺。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 就事论事

    jiù shì lùn shì

    成语解释:就:按照。
    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成语出处:宋・杨时《杨龟山集・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 议论纷纷

    lùn fēn fēn

    成语解释: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
    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 不刊之论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解释:刊:消除;改正。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
    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成语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 盖棺论定

    gài guān lùn dìng

    成语解释: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成语出处:《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 格杀勿论

    gé shā wù lùn

    成语解释: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 无与伦比

    wú yǔ lún

    成语解释:伦:类;同类。
    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成语出处: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 持平之论

    chí píng zhī lùn

    成语解释: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
    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 长篇大论

    cháng piān dà lùn

    成语解释: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成语出处:元・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 囫囵吞枣

    lún tūn zǎo

    成语解释:囫囵:整个儿;完整的。
    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成语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 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成语解释:高:大声地;阔:广阔。
    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 成败论人

    chéng bài lùn rén

    成语解释:论:衡量;评定。
    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 论功行赏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成语解释:论:按照;行:施行。
    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 经邦论道

    jīng bāng lùn dào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