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的成语(共307个)
同是天涯沦落人
成语解释: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卑之无甚高论
成语解释: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成语解释: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拟人必于其伦
成语解释:拟:比拟;伦:同类。
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拟人必以其伦
成语解释:拟:比拟;伦:同类。
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盖棺定论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成语出处: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议论英发
成语解释: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沓,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举世无伦
成语解释:举:全,皆;举世:全世界;伦:类,同类。
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画竹歌序》:“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世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儗非其伦
成语解释: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语本《礼记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儗不于伦
成语解释:见“儗非其伦”。
成语出处:朱自清《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六道轮回
成语解释: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成语出处: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违心之论
成语解释: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论资排辈
成语解释: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
根据资历深浅;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成语出处: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考组织路线来保证》:“现在有些地方对选进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是论资排辈,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
半部论语
成语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生死轮回
成语解释:轮回:流转。
佛教认为众生各依所做的善恶而在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像车轮回旋不停一样。成语出处: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捱到来年,担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