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J
  5. jin

jin的成语(共1745个)

  • 矜矜业业

    jīnjīn yè yè

    成语解释:认真踏实,一丝不苟。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高堂隆传》:“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阴阳之逆顺,矜矜业业,惟恐有违。”

  • 斤斤计较

    jīnjīn jì jiào

    成语解释: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
    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 津津有味

    jīnjīn yǒu wèi

    成语解释: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成语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 津津乐道

    jīnjīn lè dào

    成语解释:津津:兴趣浓厚。
    乐道:乐于谈论。
    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成语出处:清・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 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成语解释:尽:极;善:好。
    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 应有尽有

    yīng yǒu jìn yǒu

    成语解释: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

    成语出处:《宋书・江智渊传》:“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 旧雨今雨

    jiù yǔ jīn

    成语解释: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成语出处: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半斤八两

    bàn jīn bā liǎng

    成语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
    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晋书・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jìn zhū zhě chì , jìn mò zhě hēi

    成语解释: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成语出处: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jīn yù qí wài , bài xù qí zhōng

    成语解释: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
    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成语出处:明・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 一寸光阴一寸金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

    成语解释: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
    形容时间的宝贵。

    成语出处:唐・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楚材晋用

    chǔ cái jìn yòng

    成语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除恶务尽

    chú è wù jìn

    成语解释: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 进退两难

    jǐn tuì liǎng nán

    成语解释: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