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F
  5. fou

fou的成语(共24个)

  • 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成语解释:置:搁;放;可:行;否:不行。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成语出处:宋・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献替可否

    xiàn tì kě fǒu

    成语解释:同“献可替否”。

    成语出处:《明史・职官志》:“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

  • 泰极而否

    tài jí ér pǐ

    成语解释: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 臧否人物

    zāng pǐ rén wù

    成语解释:臧否:褒贬。
    评论人物好坏。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 唯唯否否

    wěi wěi fǒufǒu

    成语解释: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 矢口否认

    shǐ kǒu fǒu rèn

    成语解释: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 否极泰来

    pǐ jí tài lái

    成语解释:否:坏;泰:好;顺利。
    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唯唯绸否

    wěi wěi fǒufǒu

    成语解释: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huáng zhōng huǐ qì , wǎ fǒu léi míng

    成语解释:黄钟:大钟;瓦缶:瓦锅。
    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 无所可否

    wú suǒ kě fǒu

    成语解释:不赞同也不反对。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 无可否认

    wú kě fǒu rèn

    成语解释:不可能不承认。

    成语出处: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 否极生泰

    pǐ jí shēng tài

    成语解释:否:坏;泰:好,顺利。
    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几时得否极生泰,看别人青云独步立瑶阶。”

  • 否去泰来

    pǐ qù tài lái

    成语解释: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 否极泰至

    pǐ jí tài zhì

    成语解释:否:坏;泰:好,顺利。
    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成语出处: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 泰来否往

    tài lái pǐ wǎng

    成语解释: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
    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成语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