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ǒfǒu

无所可否

拼音
wú suǒ kě fǒu
注音
ㄨˊ ㄙㄨㄛˇ ㄎㄜˇ ㄈㄡˇ
情感
中性成语
繁体
無所可否
近义词
不置可否

无所可否的意思解释

不赞同也不反对。

无所可否出处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无所可否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无所可否例子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本来是无所可否的,现在有了确定的态度。”

无所可否详细解释

无所可否释义

犹“不置可否”。见“不置可否”条。

无所可否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置可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置可否”就是对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为尚书礼部侍郎卫肤敏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忆及卫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陈朝政紊乱的原因,就在于大臣们:“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指众臣为了怕违背皇帝的心意,对于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见,以致于不管对错都放任行之,终于招致灾祸。其中“无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表示没有意见的样子。后来“不置可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

无所可否书证

  • 01.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源)
  • 02.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宪宗朝,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无所可否”的单字解释

  • 】wú
    无(無)wú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有笔画数…
  • 】suǒ
    所suǒ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
  • 】kě
    可kě允许:许可。认可。宁可。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适合:可身。可口。可体。尽,满:可劲儿干。大约:年可二十。“潭中…
  • 】fǒu
    否fǒu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可否pǐ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