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可否
- 拼音
- wú suǒ kě fǒu
- 注音
- ㄨˊ ㄙㄨㄛˇ ㄎㄜˇ ㄈㄡˇ
- 情感
- 中性成语
- 繁体
- 無所可否
- 近义词
- 不置可否
更新:2025-10-30 11:07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李绛、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本来是无所可否的,现在有了确定的态度。”
犹“不置可否”。见“不置可否”条。
此处所列为“不置可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置可否”就是对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为尚书礼部侍郎卫肤敏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忆及卫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陈朝政紊乱的原因,就在于大臣们:“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指众臣为了怕违背皇帝的心意,对于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见,以致于不管对错都放任行之,终于招致灾祸。其中“无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表示没有意见的样子。后来“不置可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