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D
  5. duo

duo的成语(共526个)

  • 咄咄逼人

    duōduō bī rén

    成语解释: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
    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成语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 多多益善

    duō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善:好。
    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咄咄怪事

    duōduō guài shì

    成语解释: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
    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多才多艺

    duō cái duō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
    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成语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不可多得

    bù kě duō

    成语解释:得:得到;获得。
    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成语出处:东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 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成语解释: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
    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 是非只为多开口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成语解释: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多行不义必自毙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成语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míng qiāng yì duǒ , 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bǎi bù wéi duō , yī bù wéi shǎo

    成语解释: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成语出处:《南史・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duǒ guò chū yī , duǒ bù guò shí wǔ

    成语解释: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 , yǐ duō wèn yú guǎ

    成语解释: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