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D
  5. duan

duan的成语(共554个)

  • 当断不断

    dāng duànduàn

    成语解释: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hǐ yóu suǒ duǎn , cùn yóu suǒ chánɡ

    成语解释: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语解释: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断发文身

    duàn fà wén shēn

    成语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当机立断

    dāng jī lì duàn

    成语解释: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张家长李家短

    zhāng jiā cháng lǐ jiā duǎn

    成语解释: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清官难断家务事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成语解释: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难论断家庭纠纷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内部的事,外人很难搞清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 变化多端

    biàn huà duō duān

    成语解释:端:头绪;方面。
    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 飞短流长

    fēi duǎn liú cháng

    成语解释: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 飞流短长

    fēi liú duǎn cháng

    成语解释: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成语出处:唐・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 短小精悍

    duǎn xiǎo jīng hàn

    成语解释:精悍:精明勇猛。
    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炼简短而有力。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 取长补短

    qǔ cháng bǔ duǎn

    成语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决断如流

    jué du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决策判断就像江河下泻。形容处理问题果断敏捷。

    成语出处:《周书・斐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 断决如流

    duàn jué rú liú

    成语解释:如流: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
    决断事务多而快。

    成语出处:《周书・李彦传》:“彦在尚书十有五载,属军国草创,庶务殷繁,留心省阅,未尝懈怠,断决如流,略无疑滞。”

  • 鼻端生火

    duān shēng huǒ

    成语解释: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成语出处:语出《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