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的成语(共554个)
绳锯木断
成语解释: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一刀两断
成语解释: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应机立断
成语解释: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一刀两段
成语解释: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首鼠两端
成语解释:首鼠:踌躇不决。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多端寡要
成语解释:端:头绪;要:重要。
头绪太多,不得要领。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
柔茹寡断
成语解释:柔茹:柔软。
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独断独行
成语解释: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成语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说长道短
成语解释:长、短:是非;好坏。
说长处;讲短处。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成语出处: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异端邪说
成语解释:邪说:有害的学说。
异端:不符合正统的思想或理论。
与正统的思想不相容的主观或学说。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异端邪说日交驰,圣哲攻之心费辞。”
数短论长
成语解释: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三折:“我当初梁山要强,受不的闲言剩语,数短论长。”
截长补短
成语解释:截:切断。
把长的切下来接补短的。成语出处:宋・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扬长避短
成语解释:扬;发挥;避:回避;避开。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成语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绝长补短
成语解释:绝:切断。
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弃短就长
成语解释: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成语出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