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的成语(共1403个)
- 大名鼎鼎- 成语解释: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 大腹便便- 成语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 
 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 羞人答答- 成语解释:答答:害羞的样子。 
 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 词不达意- 成语解释:达:表达。 
 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 大势已去- 成语解释:大势:指有利的局势。 
 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 大势所趋- 成语解释: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 
 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成语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大功告成- 成语解释:功:事业;告:宣告。 
 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大权旁落- 成语解释: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 成语出处:明・章懋《辞升尚书疏》:“独揽朝纲,毋使大权旁落。” 
- 大智若愚- 成语解释: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智若愚”。 
- 大器晚成- 成语解释: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 
 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大喜过望- 成语解释:望:希望。 
 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打蛇打七寸-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 打开天窗说亮话- 成语解释: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 放长线钓大鱼-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如何活动,放长线,钓大鱼,说不定深水里还有大家伙。” 
- 小不忍则乱大谋- 成语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