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C
  5. cou

cou的成语(共26个)

  • 东拼西凑

    dōng pīn xī còu

    成语解释:东一点;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 东挪西凑

    dōng nuó xī còu

    成语解释: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六老只得东挪西凑,寻了几件衣饰之类,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却也不够使用。”

  • 七拼八凑

    qī pīn bā còu

    成语解释: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形容随意拼凑;多而杂乱。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1回:“我殡葬婆婆,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辈子的大事,我不心疼钱。况且这织布机,纺花车儿,一个箱子,一张抽斗桌,七拼八凑,卖了也值两千多钱。”

  • 东补西凑

    dōng bǔ xī còu

    成语解释: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

  • 车马辐辏

    chē mǎ fú còu

    成语解释: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
    指车马集聚拥挤。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 高不凑,低不就

    gāo bù còu , dī bù jiù

    成语解释:就:成。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高不凑,低不就,打从帮闲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不在话下。”

  • 高不辏,低不就

    gāo bù còu , dī bù jiù

    成语解释:就:成。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 衣冠辐凑

    yī guān fú còu

    成语解释:衣冠:古时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引申为世族士绅;辐凑:车辐凑集于毂上。
    达官显贵集聚一处。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金城北峙,玉关西候,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 生拼硬凑

    shēng pīn yìng còu

    成语解释:生:生硬。
    勉强连缀,凑合。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57.10.29:“使得人物性格能够在浓烈的生活气息中向前发展,而没有生拼硬凑违反常情的弊病。”

  • 高不凑低不就

    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

    成语解释:犹言高不成低不就。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高不凑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 高不辏低不就

    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

    成语解释:犹言高不成低不就。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工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火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 饥寒交凑

    jī hán jiāo còu

    成语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成语出处:《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 雨凑云集

    còu yún jí

    成语解释: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成语出处:《宋书・袁淑传》:“汴泗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

  • 东挪西辏

    dōng nuó xī còu

    成语解释:挪:挪借;辏:通“凑”,聚合。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成语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归妹》:“我命运乖,粮运折,家私都准折,东挪西辏犹还缺,一女多娇,将他来抛撇。”

  • 牵凑附会

    qiān còu fù huì

cou的汉字索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