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B
  5. biao

biao的成语(共132个)

  • 高自标誉

    gāo zì biāo

    成语解释:见“高自标置”。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元美兄弟继作,高自标誉,大声壮语,吴中绮靡之习,因之一变。”

  • 标新创异

    biāo xīn chuàng yì

    成语解释:标:揭出,揭明;异:特别的。
    指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

  • 标新竖异

    biāo xīn shù yì

    成语解释: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外制集>序》:“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抽黄对白,肥皮厚肉,其失也靡;标新竖异,牛鬼蛇神,其失也纤。”

  • 彪形大汉

    biāo xíng dà hàn

    成语解释:彪:小虎;比喻躯干魁梧。
    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 溢于言表

    yì yú yán biǎo

    成语解释: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成语出处:明・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 表里山河

    biǎo lǐ shān hé

    成语解释:表里:即内外。
    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 飙举电至

    biāo jǔ diàn zhì

    成语解释:飙:疾风、暴风。
    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 标枝野鹿

    biāo zhī yě lù

    成语解释: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 鹤归华表

    hè guī huá biǎo

    成语解释: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成语出处: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 高自标树

    gāo zì biāo shù

    成语解释:见“高自标置”。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 孤标傲世

    biāo ào shì

    成语解释:孤:孤单;标:标准高。
    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 名标青史

    míng biāo qīng shǐ

    成语解释: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
    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 虚有其表

    xū yǒu qí biǎo

    成语解释: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成语出处: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 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成语解释: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成语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表里相济

    biǎo lǐ xiāng jì

    成语解释:表里:指内外;济:救助。
    指内外互相补充。

    成语出处: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