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B
  5. ba

ba的成语(共541个)

  • 拔刀相济

    dāo xiāng jì

    成语解释:拔:抽出。
    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 八面见光

    miàn jiàn guāng

    成语解释: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来了。”

  • 七老八十

    qī lǎo shí

    成语解释:形容年纪很大。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七手八脚

    qī shǒu jiǎo

    成语解释: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yǎn guān liù lù , ěr tīng fāng

    成语解释: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yǎn guān sì chù , ěr tīng fāng

    成语解释: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霸王风月

    wáng fēng yuè

    成语解释: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 把玩无厌

    wán wǔ yàn

    成语解释: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成语出处:汉・陈琳《为曹洪与世子书》:“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 把臂入林

    bì rù lín

    成语解释:把:指挽着;林:山林。
    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gōng shān shàng ,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七上八下

    qī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成语出处:宋・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 拔刀相助

    dāo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虎口拔牙

    hǔ kǒu

    成语解释: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成语出处:元・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独霸一方

    yī fāng

    成语解释: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 专横跋扈

    zhuān hèng

    成语解释:专断横行;蛮不讲理(跋扈:霸道;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