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的成语(共541个)
超尘拔俗
成语解释: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拔:超出。
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与王周彦长书》:“盖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远虽其不逮,犹足以超世拔俗矣。”
出类拔萃
成语解释: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十八层地狱
成语解释:层:重。
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
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十八般武艺
成语解释: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
成语出处: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八字没见一撇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成语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语解释: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成语解释:黄连:中药,味苦。
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成语解释:比喻心情不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成语解释:落:下降。
比喻心情不安。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成语解释:剐:古代酷刑,割肉。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成语解释: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成语解释: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千儿八百
成语解释:一千左右。
成语出处:胡天培《山村新人》:“一春天,保管能赚他个千儿八百的。”
胡说八道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成语出处: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横七竖八
成语解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