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A
  5. an

an的成语(共588个)

  • 头上安头

    tóu shàng ān tóu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床上安床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不必要的重叠。

    成语出处:南朝・陈 姚最《续画品・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 床下安床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成语解释:按:按照;部:类别;班:次序。
    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成语出处:西晋・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 安分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

    成语解释: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
    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成语出处:宋・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成语解释: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安不忘危

    ān bù wàng wēi

    成语解释:安:平安;危:危险;灾难。
    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安身立命

    ān shēn lì mìng

    成语解释: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解释: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
    定:使安定。
    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 暗箭伤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暗中射箭杀伤别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 安如磐石

    ān r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安;安稳;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
    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道貌岸然。”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jiān tīng zé míng , 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解释: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kǔ hǎi wú biān , huí tóu shì àn

    成语解释: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