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A
  5. a

a的成语(共18个)

  • 阿意取容

    ē yì qǔ róng

    成语解释: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
    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南史・孝义传下・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阿匼取容

    ē kē qǔ róng

    成语解释: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
    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 牛头阿旁

    niú tóu ē páng

    成语解释: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 唯阿之间

    wéi ā xhī jiān

    成语解释:唯、阿:为答应声。
    比喻差别不大。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宋书・蔡兴宗传》:宰卫相去,唯阿之间。

  • 阿谀谄佞

    ē yú chǎn nìng

    成语解释:阿谀: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谄佞:花言巧语谄媚。
    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 牛首阿旁

    niú shǒu ē páng

    成语解释: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 泰阿倒持

    tài ē dào chí

    成语解释: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 太阿在握

    tài ē zài wò

    成语解释: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
    比喻掌握权柄。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 太阿之柄

    tài ē zhī bǐng

    成语解释:太阿:宝剑名;柄:器物的把儿。
    比喻权柄、权力。

    成语出处:清・觉佛《女英雄》:“昏君无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 多口阿师

    duō kǒu ā shī

    成语解释:指喜欢多话的人。

    成语出处: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 阿世媚俗

    ē shì mèi sú

    成语解释:阿世:迎合世俗。
    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成语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 阿意苟合

    ē yì gǒu hé

    成语解释: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
    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 阿谀苟合

    ē yú gǒu hé

    成语解释: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
    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 阿保之功

    ē bǎo zhī gōng

    成语解释:阿保:保护养育。
    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

  • 阿保之劳

    ē bǎo zhī láo

    成语解释:阿保:保护养育。
    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成语出处:《晋书・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a的汉字索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