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A
  5. a

a的成语(共18个)

  • 阿猫阿狗

    ā māo ā gǒu

    成语解释: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成语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 阿狗阿猫

    ā gǒu ā māo

    成语解释: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成语出处:鲁迅《我们要批评家》:“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 执法不阿

    zhí fǎ bù ē

    成语解释:阿:迎合。
    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阿姑阿翁

    āā wēng

    成语解释:阿:名词的前缀。
    姑:丈夫的母亲。
    翁:丈夫的父亲。
    指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一:“郭暖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尚父拘暖,自诣朝童结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 阿家阿翁

    ā jiāā wēng

    成语解释:阿:助词,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
    公公婆婆。

    成语出处:唐・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 太阿倒持

    tài ē dào chí

    成语解释: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 篝灯呵冻

    gōu dēng hē dòng

    成语解释:置灯于笼中,并以口气嘘物取暖。比喻写作之勤奋。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

  • 一气呵成

    yī qì hē chéng

    成语解释:呵:呼气。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 阿弥陀佛

    ā píng jué dǎo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 阿斗太子

    ā dǒu tài zǐ

    成语解释: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人。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 扶不起的阿斗

    fú bù qǐ de ā dǒu

    成语解释: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成语出处: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 倒持太阿

    dǎo chí tài ē

    成语解释:见“倒持泰阿”。

    成语出处:《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 倒持泰阿

    dào chí tài ē

    成语解释:泰阿:宝剑名。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曲学阿世

    qū xué ē shì

    成语解释: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务正说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 呵欠连天

    hē qiàn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呵欠: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开大口吸气的现象。
    不断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样子。亦作“哈气连天”。

    成语出处:①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春花也为起得早了,在小师父房里打盹,听得家主婆叫响,呵欠连天,走到面前。”②又卷一:“众人都被风颠得头晕,个个是呵欠连天,不肯同去。”

a的汉字索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