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我则见玳筵前摆列着英雄辈,一个个精神抖擞。(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擞”,读作“sǒu”,不能读作“shù”。
“抖”,不能写作“斗”。
精神饱满活脱。《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你道是棈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文明小史・第五十二回》:“有在那里吸雪茄烟的,多是精神抖擞,没有一个有倦容的。”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