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ànshū

不辨菽粟

拼音
bù biàn shū sù
注音
ㄅㄨˋ ㄅㄧㄢˋ ㄕㄨ ㄙㄨˋ
情感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五谷不分不辨菽麦
反义词
见多识广学富五车

不辨菽粟的意思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辨菽粟出处

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不辨菽粟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

不辨菽粟详细解释

不辨菽粟释义

犹“不辨菽麦”。见“不辨菽麦”条。

不辨菽粟典故

此处所列为“不辨菽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菽,就是豆子。麦,则是麦子。两者都是很普通的农作物,而且形状完全不同,极容易分辨。如果一个人连豆子、麦子都无法分辨,就是形容这个人非常无知,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这句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当时晋国发生政争,贵族大夫栾书、中行偃为了争夺政权,先杀了受到厉公亲信的胥童,然后又杀了厉公,立襄公的曾孙周子为国君,是为晋悼公。周子时年才十四岁,根本无法亲政,且有年长的哥哥,但栾书等人为了掌握政权,把周子当成傀儡,就称赞周子十分聪明,并诋毁他的哥哥,说他十分无知,连豆子和麦子都没办法分辨,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做国君呢?后来“不辨菽麦”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人愚昧无知。亦用来比喻缺乏常识或判断能力。

不辨菽粟书证

  • 01.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不辨菽粟”的单字解释

  • 】bù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
  • 】biàn
    辨biàn分别,分析,明察: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笔画数:16;部首:辛;笔顺编号:4143113434143112
  • 】shū
    菽shū豆的总称: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笔画数:11;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1123454
  • 】sù
    粟sù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古代泛称谷类:重(zh恘g)农贵粟。姓。笔画数:12;部首:米;笔顺编号:12522…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