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成语近义词
  4. 不置可否的近义词成语

不置可否的近义词成语

不置可否的近义词成语有: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置褒贬

不置可否的近义词成语详解

1、含糊其词 hán hú qí cí
成语解释: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词:话语。
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成语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2、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成语解释: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
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成语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3、不置褒贬 bù zhì bāo biǎn
成语解释: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
褒:褒奖,夸赞,表扬。
贬:贬低,指责。
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不置可否的意思bù zhì kě fǒu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出处:宋・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不置可否的反义词成语

“不置可否”单字解释

* 不置可否的近义词有: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置褒贬。不置可否[bù zhì kě fǒu]的解释:置:搁;放;可:行;否:不行。
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