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缛节的意思解释
繁文缛节详细解释
繁文缛节释义
繁琐的仪式或礼节。语本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
繁文缛节典源
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据《全唐文・卷六四九・元稹》引)
朕明年有事于[1],[2]清宫,[3],繁文缛礼,予心[4]。虽旧章具存,而每事思问。求可以教诸生习仪于朝廷者,有司以扑齥上,求其勉慎所职,无令观听者有云,可守太常博士。
注解
[1]南郊:京城南面的郊外,通常为太庙所在,古代天子于此祭天祀祖。
[2]谒:音yè,进见、拜见。
[3]朝太庙:朝,参拜。太庙,天子为奉祀其祖先而兴建的宗庙。
[4]懵然:糊涂无知的样子。懵,音méng。
繁文缛节典故
“繁文缛节”典源作“繁文缛礼”,指繁缛的仪式礼节。〈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是元稹代皇帝所拟的诏命,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为掌管宗庙礼仪之官。古时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仪式礼节十分复杂,需有专人教授。因此皇帝下诏,任命王永为太常博士,负责在朝廷中教导诸生祭祀、参拜的礼节。后来“繁文缛节”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出现“繁文缛节”的书证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
繁文缛节书证
- 01.宋・李光《读易详说・卷四・坤下巽上》:“宗庙之礼,莫盛于始盥之时。盖精诚蕴于内,而威仪肃于外。孔子于既灌之后不欲观者,盖繁文缛节,容有伪焉,有不足观者矣。”
- 02.明・吕坤《呻吟语摘・卷下・世运》:“官盛从丰供,繁文缛节,逐奔世态而以教养为迂儒。世道可为伤心矣!”
- 03.明・章潢《图书编・卷一三・三礼总叙》:“是故求礼者,无求礼于书,而求诸吾心之天,则浑然大中之道,已在乎我。虽至敬无文,而繁文缛节实自此出也。”
- 04.清・朱彝尊《经义考・卷四三・易・程氏周易启蒙辑录》:“《书》则备读诸家,而求其疏通知远之实;《诗》则要性情之发,而验其兴观群怨之机;《礼》则审于节文度数之宜,而略其繁文缛节之末。”
- 05.清・盛世佐《仪礼集编・卷首上・纲领・通论制礼之本》:“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言礼则曰复、曰约;言教则曰一、曰不多,繁文缛节,非圣人语。”
- 06.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谋远计为狂愚。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
繁文缛节用法
语义形容繁缛的仪式礼节。
类别用在“礼仪繁复”的表述上。
例句
①政府为了便民,许多行政上的繁文缛节都已经省略了。
②古代宫廷里的繁文缛节之多,不是现代人所能想像的。
③为了宣扬国威,外交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还是不可或缺。
④虽然许多繁文缛节可以省略,但注重礼仪还是必要的。
⑤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传统的繁文缛节大多已被革除殆尽了。
⑥小明受不了颁奖典礼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偷偷地溜出礼堂。
⑦他俩怕受不了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所以决定到法院公证结婚。
⑧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缛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⑨他非常率性,所以受不了这么多的繁文缛节,决定要好好地改革一番。
⑩老一辈的人非常注意公开场合上的繁文缛节,认为这是一种该有的礼貌。
繁文缛节翻译
- 英语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 malities
- 日语 繁文縟礼(はんぶんじょくれい),煩わしい礼法やしきたり
- 德语 umstǎndliche Formalitǎten(überflüssiges Zeremoniell)
- 俄语 излишняя пышность
“繁文缛节”的单字解释
- 【繁】fán繁fán复杂:繁杂。繁乱。删繁就简。繁难。繁嚣。多:繁多。繁重(zh恘g)。纷繁。频繁。繁星。繁忙。繁芜。繁博。兴盛:繁茂。繁荣。繁华。生物增生新个体:繁殖。繁育。繁衍。简繁pó〔…
- 【文】wén文wén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刺画花纹:文身。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
- 【节】jié节(節)jié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