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创作背景

这是李大钊同志于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一首诗。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如磐”的时代,1915年12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日美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废除了共和体制,登基称帝。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立即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保卫共和、反对帝制的浪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都督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点燃了护国战争的烈火。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同志,闻讯深受鼓舞,放弃学业考试,立即回国,准备参加讨袁护国运动。但他回到上海不久,袁世凯就被迫取消了帝制,于是李大钊又返回日本。当他到了日本江户时,恰逢他的挚友幼衡准备回国。大钊同志在为幼衡送行时,口占这首绝句,抒发了对中国政局黑暗腐败的愤激不满爱国主义的思想,表现了他为重建神州而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

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原文

【口占一绝】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shangxi/1869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注释及译文

    风雨楼:原题为: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注:崇安地主朱尔英,字幼衡,回国后参加解放战争,其子朱宗汉为崇安地下党城工部支部书记)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

  • 《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赏析

    李大钊同志的这首诗,立意深邃,感情激越,气势雄浑。头两句写离情,“壮别天涯未许愁”句中的“壮”字,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

  • 《竹竿》创作背景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

    竹竿2022-01-23 20:53
  •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

    声声慢·寻寻觅觅2022-01-23 16:35
  • 《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

    韶山,一名韶山冲,在湖南湘潭西北90里,是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后有组织人民协会。1927年1月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这次回到故乡,忙了三天三夜,向群众作了讲演…

    七律·到韶山2022-01-23 20:51
  • 《章台柳·寄柳氏》创作背景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与柳氏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据唐人许尧佐《柳氏传》和孟棨《本事诗》记载,韩翃少负才名,孤贞静默,所与游者皆当时名士。一富家李生,负气爱才,因看重韩翃,遂将家中一歌姬柳氏赠与韩翃。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

    章台柳·寄柳氏2022-01-23 20:41
  •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创作背景

    据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考证,此词作于吴文英在苏州仓幕供职之时。“古江村”,在苏州西园内。西园中有张孝祥书写的“古江村”匾额。

  •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创作背景

    李思训是中国“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曾在江都(今属江苏扬州)、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做过官,一路上,长江风景是他亲身观赏过的,此画即使不是对景写生,画中景色也是经过画家灵敏的眼

  •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州者,则悼杭州亡妾。”这首词与《

  •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创作背景

    此词应作于公元1224年(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左右。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是时,吴文英约二十五岁,重游德清(今属浙江)。

© 2017-2024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