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雪连句遥赠和》创作背景

诗歌来源说明

“齐代诗人谢眺似乎很高兴和朋友联句”。他的诗集中有七篇连句诗:其中《阻雪连句遥赠和》一篇,是和江革、王融、王僧孺、谢昊、刘绘、沈约共七人的连句,每人作五言四句,谢朓首唱。这首联句诗不是七人在一起时同作的,是用通信方法互相赠和的,故题目说明是“遥赠和”。这又是联句诗的创格。

作者集体创作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南史·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然而关于“此秘未睹” 之说,陆厥与沈约曾有过争论,后来锺嵘对此也有过异议,其实问题的关键即在于是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创作之中。……“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即后来的梁武帝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沈约、谢朓、王融已见前论,他们和周颙等人在创制“永明体” 和推动新诗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萧子良文学集团的成员,除了有大量的应教、奉和以及相互间的唱和之诗外,同题共咏也是常见的创作活动。如《南齐书·乐志》载:“《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这次的集体创作,除谢朓、王融今各存十曲外,馀皆不存。此外,今存如王融、沈约、范云、虞炎、刘绘等人的《饯谢文学离夜诗》,王融、沈约、谢朓等人的《同咏乐器》,王融、柳恽、虞炎、谢朓等人的《同咏坐上所见一物》,王融、范云的《四色诗》等,皆属同题共咏之作。在《谢朓集》中,还存有《阻雪连句遥赠和》诗,即为谢朓、江革、王融、王僧孺、谢昊(本集作“异”)、刘绘、沈约等人联句而成。由此可见竟陵王子良文学集团诗歌创作活动之一斑。

阻雪连句遥赠和原文

积雪皓阴池,北风鸣细枝。九逵密如绣,何异远别离。(谢朓)
风庭舞流霰,冰沼结文澌。饮春虽以燠,钦贤纷若驰。(江革)
珠霙条间响,玉溜檐下垂。杯酒不相接,寸心良共知。(王融)
飞云乱无绪,结冰明曲池。虽乖促席燕,白首信勿亏。(王僧孺)
飘素莹檐溜,岩结噎通崋。罇罍如未澣,况乃限首仪。(谢昊)
原隰望徙倚,松筠竟不移。隐忧恧萱树,忘怀待山巵。(刘绘)
初昕逸翮举,日昃驽马疲。幽山有桂树,岁暮方参差。(沈约)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shangxi/1140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阻雪连句遥赠和》注释

    积雪皓阴池。积雪让深池变成白色。皓:洁白。冰沼(古文苑作池。《诗纪》云。一作池。)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阴指:水[water]北风鸣细枝

    阻雪连句遥赠和2022-01-23 20:35
  • 《阻雪连句遥赠和》鉴赏

    阻雪,是指被雪天阻隔或者被大雪阻隔,无法行走。谢眺和各位好友,以阻雪为题,所写的联句诗,各用华丽的语句,描述了雨雪天时的风景:大地冰冻;大风呼啸,雪花和碎冰飞舞;房檐冰柱冻结;人们

    阻雪连句遥赠和2022-01-23 20:35
  • 《竹竿》创作背景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

    竹竿2022-01-23 20:53
  •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

    声声慢·寻寻觅觅2022-01-23 16:35
  • 《七律·到韶山》创作背景

    韶山,一名韶山冲,在湖南湘潭西北90里,是毛泽东的故乡。1925年1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建立中国共产党韶山支部,后有组织人民协会。1927年1月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一度回到韶山。这次回到故乡,忙了三天三夜,向群众作了讲演…

    七律·到韶山2022-01-23 20:51
  • 《章台柳·寄柳氏》创作背景

    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与柳氏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据唐人许尧佐《柳氏传》和孟棨《本事诗》记载,韩翃少负才名,孤贞静默,所与游者皆当时名士。一富家李生,负气爱才,因看重韩翃,遂将家中一歌姬柳氏赠与韩翃。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

    章台柳·寄柳氏2022-01-23 20:41
  •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创作背景

    据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考证,此词作于吴文英在苏州仓幕供职之时。“古江村”,在苏州西园内。西园中有张孝祥书写的“古江村”匾额。

  •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创作背景

    李思训是中国“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曾在江都(今属江苏扬州)、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做过官,一路上,长江风景是他亲身观赏过的,此画即使不是对景写生,画中景色也是经过画家灵敏的眼

  •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州者,则悼杭州亡妾。”这首词与《

  •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创作背景

    此词应作于公元1224年(宋宁宗嘉定十七年)左右。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是时,吴文英约二十五岁,重游德清(今属浙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