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36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gushicn.com/shangxi/1048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译文及注释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②玉笛:

  •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鉴赏二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

  •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鉴赏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

  • 《竹竿》创作背景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

    竹竿2022-01-23 20:53
  • 《问刘十九》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问刘十九2022-01-23 16:35
  • 《静夜思》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静夜思2022-01-23 16:34
  • 《送灵澈上人》创作背景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

    送灵澈上人2022-01-23 20:48
  • 《早发白帝城》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早发白帝城2022-01-23 16:35
  •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创作背景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